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

Herman Hollerith



打孔卡片處理機

這是由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學家何樂禮(Herman Hollerith)發明,他採用Jacqquard的打孔卡片原理,使穿過孔的細棒構成一個電路,計算機便加一。當時的人口普查統計,利用這部機器將七年半的工作縮短到六個星期,確實地統計出數字來,這項發明使計算器的機械時代移轉到電器化時代,電腦技術也從此開始萌芽了

打孔卡片處理機原理:

赫門荷勒里斯(Herman Hollerith)利用卡片穿洞與架在彈簧上的釘子,設計出一種排序技巧。人口普查工作人員可以在記錄卡片上打洞,將卡片放到荷勒里斯的機器去。裝有彈簧的釘子滑過卡片上的洞,和下方的電極接觸,使得電流得以通過。而電流無法通過的卡片就由機器來計算。這個龐大的電器電動排序機可說是統計應用的一大成就。荷勒里斯的公司在1924年改名為「國際商業機器」(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),簡稱IBM。

計算機的歷史:

1642年:法國哲學家間數學家巴斯卡(Blaise Pascal)設計的第一部加法計算器

原理:雪茄盒大小的機器,內部包含一組相連的齒輪,只要在上面撥出數字,齒輪之間互相轉動算出累加後的值,並顯示在上方的小窗口上。

1666年:莫南(Thomas Morland)發明的乘法計算器,它的原理和巴斯卡類似。

1830年:英國發明家兼數學家巴倍奇(Charles Babbage)獲得英國政府的支助,著手設計可以用來解多項式的機器,稱為差分機。他的兒子繼承他的遺志,完成了差分機的計算部門。而且分析機的設計正是後來設計電腦的構想,包括輸入裝置、處理機和計算器、指揮工作和計算順序的控制單元、儲存裝置、輸出裝置等五大部門。

1890年: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學家何樂禮(Herman Hollerith)發明的打孔卡片處理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